新聞中心

2017.01.06

資本雜誌
淺談教育行業的特性和投資價值

科學的統計一再告訴我們,國家的富裕程度與高等教育入學率高度相關,在21世紀知識型經濟社會,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剛性消費品。根據Parthenon的研究,教育是全球第八大經濟支柱產業,於2014年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5%。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教育開支逐年加大,加上教育行業不受經濟週期影響,回報率較高且穩定,成為眾多投資機構進行資產併購和財務投資的優選目標。

教育行業的投資亮點何在?那就要先了解教育行業的五大特性:
 
第一,教育行業不受經濟週期影響。在經濟衰退時期,教育支出是所有消費項目中最不可被削減的一項。由於從業者多傾向於在經濟危機期間回校深造以提升技能,高等教育機構的入學率在經濟衰退期間呈現上升趨勢,而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在2007-2009年全球經濟低迷期間,家庭教育支出保持穩定,可見教育行業不易受經濟下行衝擊。

第二,教育產品定價的漲幅高於通脹水平。學歷教育的學費增長一般與白領階層的工資水平同比上漲,因而總是領先於通脹水平。因此,即便在讀人數沒有增加,教育機構的實際收入也有所增長。

第三,回報穩定且可預期。按學校類型劃分,幼兒園階段學生平均在校週期為兩年,K-12中小幼學校學生為6-12年,本地生在校時間一般較長,高等教育機構學生為2-5年,意味著教育機構的收入是穩定及可預測。

第四,營運資本需求較低,而且現金周轉率較高。學校通常在學年開始前收妥該學年或者該學期的學費,但教師的工資和供應商的費用都是在學年內按周期定時支付,因此,學校能將應收賬款降到最低,從而享受充裕的現金流。還有,一般來說,扣除維護費支出,穩定營運的學校能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90-95%轉化為現金。

第五,新進入者進入壁壘較高。在某些細分板塊,成立一所新學校需要較高的資本性支出,而且教育機構的聲譽主要是基於教育質量,升學率以及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的表現,由於成果需要較長時間驗證,品牌打造耗時。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和Parthenon的研究和分析,近年全球教育市場持續升溫,民辦教育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16年,全球民辦教育支出合計為1.1萬億美元,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民辦教育支出國。下一期將繼續分享中國民辦教育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