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控集團(1269,前稱中國車輛零部件科技控股)於2014年底定下轉型策略,將業務重心由汽車零部件研發及產銷逐漸轉移至金融相關業務。集團主席席春迎對本刊表示,未來將打造「教育產業與金融」雙輪驅動教育投融資及管理綜合平台。
原業務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研發及產銷的中國首控,因應轉型策略而收購持有香港證監會1、4、9號牌照的首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稱首控金融),引入及發展新業務如金融顧問及諮詢顧問服務、金融信貸服務、證券經紀服務及投資移民顧問服務等。此外,集團正申請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牌照(6號牌),為集團旗下的首控資產管理、首控證券的高淨值客戶及機構投資者提供專業的融資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
今年4月,中國首控以5.32億元收購錦豐控股,後者主要於中國從事私募投資基金管理、股權投資、證券投資以及提供投資管理及諮詢服務。席春迎指出,收購錦豐有助集團開展私募基金業務,並且重點投資於教育產業及二級市場併購。「集團希望透過私募基金業務物色及投資市場上具增長潛力的教育企業,利用中國首控集團作為資本運作平台,為項目提供融資、上市等金融服務,成為國內外領先的知名教育金融企業。」
入股內地兩院校
4月底,集團正式進軍教育產業投資行業,並擬透過旗下附屬公司與昆明藝術職業學院以及濟南世紀英華實驗學校就收購事項訂立諒解備忘錄,分別收購前者的70%股權,以及後者的51%股權。其中,昆明藝術職業學院主要從事音樂、演藝、傳媒、設計等各種人才培訓;而濟南世紀英華實驗學校為寄宿制國際學校,提供小學及中學教育。兩家辦學團體於2015財年的收入合共約7,570萬元人民幣。
席春迎分析,教育在內地一直備受關注,而且政府的教育政策亦持續進行改革。「從目前內地的現狀來說,整個教育行業仍然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首先是教育體制改革,儘管內地已經實施義務教育,但是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上比較優質的學校,但是好的學校供應是不足的,尤其是民辦的優質教育。隨著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國民富裕起來,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但是公辦教育屬義務教育,未能完全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出現即使願意花錢也上不到好學校的情況。」
民辦教育受惠政策改革
他認為,內地的教育產業其實有很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但是院校對於管理資金或投融資方面,沒有專業的知識。「教育產業是長期的投資,院校要做出成績很多都需要二十年的經營,現在出色的院校實際上都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時期,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在於資金,院校不是一個企業,要去銀行做貸款、融資非常困難,而它們的土地都屬教育用地,抵押不了,所以很大程度是靠創業者自身對教育的情懷和堅持。我們也是看到這一點,接下來會找一些擁有良好架構和師資、但欠缺專業投融資平台的優質學校,為它們提供融資等服務,甚至直接投資在其機構,把規模做大,也將學校的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席春迎認為,內地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這方面中國的資源是非常稀缺的,很多發達國家同樣早就實行義務教育,但是它們的私營教育也是非常成熟。而在中國,公辦義務教育需要私營教育的補充,所以未來整個教育產業會有非常大的擴展空間,因為國家正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到教育產業,提升產業發展。」
去年,國家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部分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確表示,將「對民辦學校實行分類管理,允許興辦營利性民辦學校」。
夥拍深圳文化四板
席春迎認為這將極大地推動民辦教育市場的蓬勃發展。「政策放開了,為教育產業的投資提供非常好的機會,國家允許你盈利。現在教育市場是藍海,談不上紅海,但是已經感覺到市場活起來,尤其是優質的項目有人搶。像在深圳上市的全通教育(300359.SZ)成為A股有史以來第一高價股,市盈率逾500倍,可見投資市場對於教育類的股票有較高的估價。」
事實上,中國首控為進一步抓緊教育行業的商機,其全資私募基金於4月中旬與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全國首個教育產業產股權交易的專業市場和資源整合平台文化四板(教育專板),提供掛牌宣傳推廣、融資服務和輔導轉板上市的金融服務。席春迎說:「我們希望能在這個教育專板的平台上,為更多企業帶來機會。不少的教育機構因不同問題需要融資,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匯聚更多投資者的融資平台,構建一個專注於中國教育產業、教育實體機構的產股權場外交易市場。」
內地教育市場比香港要寬和深,有大專、中專、高中、職業培訓、語言學校、藝術學校等等,發展空間非常大。席春迎指出:「從投資種類來說,我們目前從幼兒園、小學、高中、大學、國際學校、職業教育、培訓、互聯網教育都會看,不會局限在某一類。所以我們能做投資、融資、併購的目標是非常多,會在裡面挑最優質的,也就是已經有一定的實力,有比較良好的架構和穩定現金流的。」
結合全方位金融服務
他表明,集團不會僅僅投資一、兩所學校,未來會結合集團在金融的資源,不單能為學生提供高素質的教育,同時也能為家長提供金融服務,包括財富管理、海外的資產配置、出國留學、移民等服務,未來通過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建立一站式的教育+金融平台。」
席春迎特別提到,內地職業教育的前景非常好,甚至比傳統的小、中、大學更好,因為限制比較少。「中國經濟要轉型,首先需要提高就業者、勞動者的素質,包括現在重點大學,國家也鼓勵它們往職業教育轉型。假如沒有教育改革,院校給市場的人才都是脫節的,出現諸如會計畢業生不懂得做帳的情況。因此在中國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職業教育的前景非常好。」
席春迎的教育情意結
席春迎對教育有一份情意結,他坦言這是促成其從事教育投融資事業的重要因素。在河南大學經濟學取得學士學位後,席氏留在該校任教,及後更擔任經濟學院副院長,期間並繼續深造,於復旦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以及在上海財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棄教從商,是要對經濟有更深入的認識。「自己讀經濟的,接觸到很多企業,感覺到學到的理論跟實際情況有頗大的差距,要更深入認識經濟,必需真正到市場去。博士後完成了,該讀的書都讀到底了吧,我就到了證券公司去工作,之後當上了民生證券的總裁、董事長。」現在,席春迎作為中國首控主席,目標把投資和教育這公益事業結合起來,某程度是出於對教育的情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