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家长们的心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急增,中产家庭普遍认为,良好的教育背景长远让子女受益,把教育列为优先考虑项目,推动高端教育支出的增加。
中国法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允许开设民办教育,以弥补公共资源的短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日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更被视为中产阶级人口的高品质选择。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民办基础教育行业(即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842亿元,预料2020年将增至人民币3,25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2.1%。公立学校向民办学校转学的人数过往几年一直上升,民办学校的招生总人数预期由2015年的1,470万人增至2020年的1,850万人,複合年增长率约为4.7%,而渗透率的上升趋势在未来五年预料将会维持。
一般认为,相对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具备三大优势:
1. 灵活性高:民办学校的经营更具独立性,能迅速回应市场需求,而且,学校自有的僱佣制度以及激励措施,有助拓宽教师来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招生方面,民办学校通常更为灵活,有关学生背景的限制较少,而公立学校通常针对学生的户籍所在地等作出特别要求。
2. 课程多样化:由于政府部门的规定,大部分的公立学校不愿意作出调整,课程的多样化较为有限。相反,民办学校的课程设置更为多元化及广泛,学费收取标准亦更具弹性;
3. 更具积极性: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对市场需要及需求的反应更为积极,且主要受政府引导推动。因此,民办学校具备较强动力持续提升教学质素,以吸引优秀学生及收取较高的费用。于2015年,民办高中、初中及小学的每年平均学杂费估计分别为人民币7,719元、人民币3,289元及人民币2,567元。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
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亦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于教育领域。将于今年9月1日生效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学校提供额外的扶持措施,另外,地方政府亦拟推出多项有利政策,例如为校园建筑免费提供土地或财政支持,以吸引优秀品牌的民办学校在当地建立分校。
中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渐显着,行业发展迅勐,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星,私人投资者以私人投资、首次公开发售等方式作出大量投资,预计此趋势将延续,并成为行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201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