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超过13亿,对优质教育有庞大需求。即使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系,中国对教育的大量投入仍然满足不了教育消费的高速增长。富裕家庭有强烈意愿把子女送往海外就学,成为国际学校的潜在客户。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教育部的调查显示,近年出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加,2015年总人数为接近53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0%,预计未来出国留学人数增速将趋于稳定。除此之外,留学生低龄化也成为新趋势。以美国为例,自2011 年起,国际学生本科留学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研究生,未来将有更多家长选择让子女在出国前先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国际学校的板块将继续升温。
在中国,国际学校的特徵可以归纳为:(1) 规模较小。由于国际学校的需求端基本仅为外籍人士子女和打算到海外留学的孩子,目标人群的基数远少于基础教育相关的产业链;(2)进入成本和门槛较高。国际学校在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要求较高,学校名气、课程质量和升读海外大学等因素直接影响学费,从零开始建校打造自身品牌的难度非常高;(3)逐渐往二、三线城市拓展。很多谋求发展空间的国际学校由于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竞争开始激烈而转到二、三线的城市开校。
由于民办国际学校针对的市场多为中国家庭海外留学的需求,收费较有弹性,涵盖大部分中高端市场,未来增长潜力仍然是非常巨大。
根据新学说的统计,截至2015年末,中国的国际学校总数达597所,是全球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学生总数亦超过236,400名。国际学校的收费差距很大,视乎国际学校类别、城市、年级、学校名气等因素,每年学费人民币2万至25万不等。普遍来说,较有名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收费最为昂贵,学费均超过每年人民币20万;民办国际学校的价差最大,由人民币数万元至20万元以上不等;公办国际班一般收费较低。按此估算,2015年末国际学校总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当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公办国际班分别佔人民币78亿元、171亿元及51亿元。
《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指出,在公办学校国际化受到政策限制以及外籍国际学校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高品质民办国际化双语学校将会是未来5-10年的主要增长点。受惠于政策、收入、观念等多种因素综合驱动,民办国际学校近年的发展如雨后春笋, 预计未来高速发展势头还将延续。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未来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将有望以轻资产方式输出,并出现公办学校国际班转入民办学校、外籍子女学校开始参与本土竞争、国际学校将在竞争中产生分化,以及在线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有所提高的趋势。
下一期,我们将会探讨国际学校的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情况。